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视野 > 师德建设如何正本清源

师德建设如何正本清源

2017年05月06日 18:57:56 来源:中国教师报 访问量:340 作者:王志洁

    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与我们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分不开。之所以能形成这种优良传统,又与我们历史上一大批师德高尚、学问渊博的教师言传身教分不开。从先师孔子的“有教无类”,到百代文宗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再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以独特的方式不断地诠释师德之可贵,丰富着中华民族师德的内涵。

    新时期以来,大批一线教师师德高尚、敬业奉献,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了智慧力量,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然而,伴随着国家经济突飞猛进、社会转型的加快,在教育战线出现了极少数不应该出现的违反师德现象。虽为少数,但影响极坏,使整个教师队伍为之蒙羞。为筑牢教师职业发展根基,防止此类现象再发生,需正本清源,加强师德建设。

    根植传统,与时俱进

    传统文化作为上游之水,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师德建设倘能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自然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传统文化对于师德建设,最大的滋养莫过于仁爱之心。孟子曰“仁者,爱人”。作为教师,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能真正开花结果。

    与仁爱之心一样重要的,还有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教师理应具备传统文化中读书人士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担当。这种精神一旦成为教师职业精神的内核,就会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

    而无论教师的仁爱之心,抑或其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共同的传统文化基础则是“德”。毋庸置疑,在传统文化中,“德”具有至高的地位。《周易》曰“君子进德修业”。《大学》开篇之训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代代读书人正是在不断的道德追求中实现着自我完善和超越。对“德”的追求,也应成为教师内在的、自觉的精神追求。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师德建设应努力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需要融合时代精神。新时期,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对中小学教师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职业道德规范和对高等学校教师的“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大职业道德规范,都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师德观,并结合社会发展与时俱进,针对不同教育阶段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

    这样的规范和要求既汲取传统文化滋养,又融合时代精神特点,为师德建设拓宽精神来源,使师德建设内涵更丰富,脉络更清晰。

    严格选拔,加强培养

    长期以来,一大批师德高尚的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长足发展贡献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师德观念的严重缺失,仍有少数教师做出了严重违反师德的事情。这就警示我们,时刻不能放松师德建设。然而,师德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非朝夕之功可完成。目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队伍里的少数教师并不热爱教育。热爱教育是师德养成之基础,如果连热爱都做不到,就难免三心二意,更不要说师德高尚了。对这部分教师,要加强师德教育,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良好师德。但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注重严格选拔,只有从源头上选出那些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好苗子,才可能在后来的岗位中坚定他们热爱教育事业、长期从教的信心,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师德。这就要求我们振兴教师教育,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严格选拔,选出的好苗子进入教师队伍后,还要进行系统培训,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通过系统设计师德课程,保证培训学时,突出实践,注重体验,开展经常性活动,将师德重大典型、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结合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最终养成教师高尚的师德。

    优化管理,提高待遇

    振兴教师教育,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教师队伍建设储备优秀的后备人才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前提,优化教师管理服务,为教师立德树人提供良好环境则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基础。

    这就要求严把教师入口关,继续推进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让真正爱教、乐教、适教的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同时,继续推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畅通教师出口关。注重考察教师师德表现、年度考核情况和完成国家规定的培训学时情况。对极少数教育能力低下、师德不端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充电、转岗、辞退处理,腾出岗位补充新鲜血液。除把好教师职业入口、出口关外,还要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符合各类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职务)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引导教师更加注重师德素养与教育教学业绩,潜心教育教学工作,形成讲师德、比业务的良好风气。

    在优化教师管理、评价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完善利教惠师政策,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不断优化教师管理服务,逐步提高教师待遇,让师德高尚的教师得到政策和经济上的有力支持。

    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持久的复杂工程,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永远没有终点,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继续探索。

    (作者单位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编辑:张俊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光明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五寨县光明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五寨县迎宾东街 邮箱:wzgmzx@163.com QQ:2253519345 电话:0350-4384588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