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视野 > 塑造学生的公民意识

塑造学生的公民意识

2016年01月23日 09:39:37 来源:班主任之友 访问量:293 作者:肖宗建

公民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不仅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程度,而且对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如何增强我国公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公民意识,一直是社会科学领域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对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内涵、中学生亟待塑造公民意识的原因、如何加强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加以粗浅的分析。 
   一、公民意识的内涵 
   《辞海》对公民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由此可见,公民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的角色,是公民社会中参与或监督国家公共权力运行的独立主体。公民应该具有与生俱来、不可让渡的人权、公民权和独立的人格意识,享有做人的基本权利,包括自由、平等、财产、安全、追求幸福和反抗压迫等各方面的权利。 
  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公民意识主要指的是公民在民主政体的国家中对自己与其他社会成员在政治上处于平等关系的政治主体意识或政治角色的意识,而非顺从者或旁观者的奴隶或臣民意识。现代公民意识具有复杂的内容,简单的概括如下:民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法律意识、公德意识等等。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或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于阶级统治的需要,统治者往往强调百姓做一个“臣民”、“子民”、“顺民”,惟独没有“公民”。统治者贯彻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老百姓遵守的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顺民规矩。因此,传统中国缺乏与公民伴生的民主条件。 
   二、中学生亟待塑造公民意识的原因 
   1 从历史继承性看塑造中学生公民意识具有应然性和重要性 
  历史是具有继承性的。正如前文所言,传统中国缺乏与公民伴生的民主条件,到了近代,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国人的民主权利大大增加,但是根深蒂固的专制思想并没有遭到彻底的扫荡。正如邓小平所说,“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 
  而这种公民意识的缺失毫无疑问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李慎之先生在《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一文中说:“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中国现在要赶上先进国家,要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人尤其是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希望的青少年的公民意识,使之成长为有现代意识的公民,有觉悟的公民。 
   2 塑造公民意识是中学生将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亚当·斯密曾指出:“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这充分说明市场经济同时又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也就是说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才会有真正的最后的胜利;也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环境,市场经济才会更加科学、更加协调、更加全面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完善。在这种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复杂起来。如激烈的竞争之下,人们一味强调个人的能力而不顾社会公德,个人主义抬头,人们的社会公德心、责任感滑坡,总之,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公民意识的缺失。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塑造中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才能使中学生知道自己应如何做一个市场经济的主体,才能使中学生具备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品质。 
   3 塑造公民意识是中学生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在需要 
  “法治应当优于人治”,民主优于专制,这已成为定论,尤其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更需要民主和法制。同时,一个国家要实现民主化和法制化,就必须有足够的社会公众对民主和法制尊重、认可和接受,没有社会公众的尊重、认可和接受,即没有社会公众对民主和法制的信仰,民主和法律就会丧失稳定性,法律就会没有权威,犹如“空中楼阁”,那么民主和法制就会沦为专制和人治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讲,“法律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 
  加强对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可以明确公民的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培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这有利于中学生增强民主法制观念,进而有利于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4 塑造公民意识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需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行为如何,预示着国家的命运。据医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生理与心理尚不成熟,自我约束力较弱,情绪不稳定,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并且喜欢模仿,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影响。著名教育家朱熹就认为青少年教育应“培其根”、“固其本”,从而“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多源化的社会,各种信息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复杂。处理不好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青少年教育能否“养正”,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是否塑造了孩子的公民意识。 
   5 中学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使塑造中学生公民意识更具有紧迫性 
  对思想政治教育,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色。虽然早在1995年的《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但直至目前为止,我国学校公民教育仍处于滞后状态:教育方式落后、计划不明确、目标不明确、知识不够系统等等。这与长期以来“重成绩、重分数”的“应试教育”的冲击有很大关系。因而,中学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使塑造中学生公民意识更具有紧迫性。 
   三、加强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解析 
   1 加强学生自治,增强中学生公民意识 
  民主政治的要义是公民平等而普遍地参与决策。中学生通过参加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等活动,能加深对民主运行规则的理解,培养民主素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管理,行使其作为被管理者的权利,而非绝对地被动地服从学校和班级制定的制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
   2 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为特殊群体的爱心募捐等实践活动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这些活动贴近实际生活,避免了空洞枯燥的说教,其中所蕴涵的伦理准则、价值观念更是加强学生自立能力和行为训练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中学生将公民意识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 
   3 充分利用“隐性课程”,尤其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隐性课程”一词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在《教育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在正式课堂上的进步并没有完全说明学校教育的结果,除了这些之外,学生还从学校生活的教育中(如升旗仪式、节日庆典、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观和其他心理的发展。 
  过去,我们在教育中一直比较侧重于显性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正面系统的理论教育,而且容易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但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者说教育的有效性不理想,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单纯的显性教育显然难以完成道德教育任务,因此,充分利用“隐性课程”更具有紧迫性。 
  其中,校园文化对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既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的事物、美的情境可使人赏心悦目,身心愉快,并自觉约束自己不合乎道德的行为。美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利用广播站、校报、校园网、宣传橱窗、学生刊物、学术讲座和人文讲座等校园媒体加强舆论导向均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4 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知识教育,建立和完善公民知识体系,例如:可以在政治科中设置专门章节进行讲解。另一方面,也可于各人文学科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历史新课程改革应该说在教材中全方位地凸现了公民意识。例如在政治史中通过“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探讨了民主和法制的起源,通过“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以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等章节阐述了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无疑有利于塑造中学生公民意识。 
  最后,引用英格尔斯的《走向现代化》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他写道;“许多致力于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正是在经历了长久的现代化阵痛和难产后,才逐渐意识到: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转变为现代公民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都获得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为现代化国家。”

编辑:张俊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光明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五寨县光明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五寨县迎宾东街 邮箱:wzgmzx@163.com QQ:2253519345 电话:0350-4384588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