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家之言 >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一共多少人?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一共多少人?

2016年05月03日 19:04:25 来源:搜狐教育 访问量:252 作者:桃李国学堂 陈伟文

    趣读论语:

  《论语·先进》“侍坐章”中,孔子让弟子各言其志,曾皙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话引起了孔子的共鸣,立刻点赞:“吾与点也!”(曾皙名点,称赞曾点可谓真正的“点赞”了。)金庸《射雕英雄传》中有一个桥段,黄蓉戏问一位书生:孔子弟子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书生答不上来,称此事经传不载啊。然后黄蓉就引据“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称五六三十,可知冠者有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可知童子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正是七十二弟子。

  这个有趣的桥段并不是金庸的原创,清代很多笑话集都有这个笑话,一些白话小说也曾将此桥段写入小说中。如果追溯源流的话,大概最早出现在隋朝侯白的《启颜录》,里面有一则是记载北齐俳优石动筩到国子监,见博士们在讨论孔子七十二弟子,于是戏弄博士的故事。石动筩是俳优(喜剧演员)而非学者,他对“童子六七人”的解读自然只是为了逗笑,“坐中皆大悦”证明了这个笑话的当场效果;侯白把这个故事记载在《启颜录》中,也是当作笑话来记的,后人也几乎都视之为笑话,罕有人当真。

  但是,从《论语》的阐释史来看,这似乎并非只是一个纯粹的笑话那么简单——还真有不少学者是这么理解“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的。完整流传至今的《论语》注本,最早的就是三国时何晏《论语集解》,第二就是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皇侃《论语义疏》即记载了这个解释:“或云:冠者五六,五六三十人也;童子六七,六七四十二人也。四十二就三十,合为七十二人也,孔门升堂者七十二人也。”这个注释,与石动筩的戏说是一模一样的,但一个是作为娱乐的笑话,一个却是经学家在严肃的经学著述中的解释!虽然皇侃并非直接以此解释“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而是在注解之后附载的“或云”别解。但皇侃既然记载此解,又未加批评,说明他以为是可备一说的。

  更有趣的是,著名诗人陶渊明曾经写过一首《读史述·七十二弟子》,开篇就说:“恂恂舞雩,莫曰匪贤。”显然用的就是“侍坐章”的典故。陶渊明咏七十二弟子,开篇就这么写,说明很可能“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五柳先生也是将“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理解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了。由此可见,皇侃所载的“或云”,确实在六朝时期至少是被一部人接受为“正解”而非“戏说”的。

  这种解释如果再往上追溯,可能至迟在汉代就已经存在了。东汉卫宏《汉旧仪》记载,汉代初年祭祀后稷的典礼上表演的舞蹈,跳舞的人中“冠者五六三十人,童子六七四十二人”,一共七十二人。如果这一记载是可靠的话,那西汉初年就已经有将“冠者五六人”理解为三十人、“童子六七人”理解为四十二人的解释了。即使这一记载或许出于后人附会未必完全可靠,但至少也能证明在卫宏的时代(东汉)肯定有此理解了。至于那时是否有将“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与孔门七十二弟子牵合在一起,则不太确定。但汉代碑刻《汉故成阳令唐君颂》叙述唐君精研经学,传授弟子,“五六六七,训导若神”。所谓“五六六七”显然指的就是“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可见汉代已经牵合七十二弟子也是很有可能的。

  由此可见,这种解释并不是单纯的笑话,在汉魏六朝时期是有一定流行程度的注释,甚至在唐宋以后也有极个别学者持此观点。但是,不管这个理解如何源远流长,它终究是荒谬的。当年石动筩戏弄博士,“博士无以复之”;如果我们不怕煞风景,要和笑话较真的话,其实也不难“复之”:先秦汉语虽然也有“女乐二八”表示十六人的例子,但是两个连续的数字,尤其是作为修饰语的时候,并不表示数字相乘的意思。

  而且从情理上说,所谓孔门七十二贤人,本是指弟子后来的成就而言的。曾点又如何能够预知未来?如果说曾点说话时已经有七十二贤人之称,那其中四十二人居然在仍为“童子”之时就被推为“七十二贤人”!这显然是荒谬的。

  石动筩的笑话当然犯不着煞有介事地去驳斥,但为何这个理解会在汉魏六朝流传那么长时间(虽然可能并非主流理解),甚至经学家皇侃引其说也不加批评,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由此可见,对经典的注解,不仅当代人多附会歪解,古代也不乏其例。“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指孔门七十二弟子的歪解,虽然似乎“于古有据”“源远流长”,但歪解终究是歪解,它成为笑话,一点也不冤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当代人如果肆意歪曲经典,也难保不会沦为后人的笑话。

编辑:张俊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光明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五寨县光明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五寨县迎宾东街 邮箱:wzgmzx@163.com QQ:2253519345 电话:0350-4384588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