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视野 > 怎样认识《弟子规》

怎样认识《弟子规》

2017年04月19日 16:58:15 来源:中国教师报 访问量:474 作者:于晓冰

    在“国学热”的大背景下,《弟子规》几乎成为国学的代名词。关于《弟子规》的众声喧哗,主要有3个派别:神圣化、妖魔化、名利化。

    神圣化一派认为,《弟子规》是以孔孟学说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教育学生学好《弟子规》,就是从小给他们扎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打牢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这对人一生的发展极为重要。

    妖魔化一派认为,《弟子规》不是经典,层次很低,是精神的“雾霾”。其中教条硬性的训诫,目的是培养顺民,压抑人性甚至反对人性,与现代社会追求独立、追求自由的人格培养观念格格不入。这一派常常引用“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等文句作为攻击《弟子规》的依据,攻击过程常常断章取义,批判也往往伴随着假设或曲解。

    名利化一派通常附着在神圣化一派之上,不仅神圣化《弟子规》文本本身,也神圣化培训《弟子规》的人,然后才能吸引人花钱学习。借着“国学热”和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倡导,五花八门的国学培训班甚至是专门针对《弟子规》的培训班蓬勃兴起,真真假假的大师粉墨登场,用真真假假的孝道故事、因果报应讲解《弟子规》。

    这3个派别各有特点:神圣化一派将《弟子规》视为灵丹妙药,觉得世间大量问题甚至全部问题,都可以通过《弟子规》解决,药到病除;妖魔化一派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充满危险,必欲除之而后快;名利化一派则不管是否真心相信《弟子规》,但从中能看到真金白银,并立刻开始了将其“变现”的行动。

    我不属于这些派别中的任何一派,我对《弟子规》的认知是:《弟子规》只不过是中国古代成百上千种儿童启蒙书籍中的一种,既不是这类书籍中的“地摊货”,也称不上是最顶级。我认为,对《弟子规》的学习应该有如下态度——

    清空心灵,不抱偏见。带着无限崇拜的心理去阅读,便无法发现或不敢质疑《弟子规》中存在的问题;带着无限痛恨的心理去阅读,莫说读《弟子规》,就是读任何书籍都不可能发现其中的营养。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要摒弃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其本来面目。

    只可修身,不可治人。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从古至今,真正的儒学都应该用来修己,而非用来治人。然而,家长学了《弟子规》,用其中的条条框框要求孩子;教师教了《弟子规》,用其中的条条框框规范学生……《弟子规》在他们眼中,从来都是衡量别人的尺子,而不是检点自己的镜子。学习《弟子规》,要将其中的合理部分贯彻于日常生活,才会更容易显现效果。

    上世纪30年代,针对“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我想,不仅仅对待外国文化应该如此,对本国传统文化也要奉行“拿来主义”,也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哪些应该“使用”,哪些应该“存放”,哪些应该“毁灭”,需要我们具备“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品质。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编辑:张俊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光明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五寨县光明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五寨县迎宾东街 邮箱:wzgmzx@163.com QQ:2253519345 电话:0350-4384588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