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一书,瞬间被吸引住了,因为——“精神宇宙”四个字。
说到宇宙,总会想到时空无尽,星辰明暗,《新华字典》解释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我想到的则是宇宙爆炸,宇宙间不断运动和发展的物质世界。作者为何会发现或思索教师的精神宇宙?又该如何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呢?重建自我的精神宇宙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在初看标题时萌生了许多问题。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是一本提升并丰富教师专业精神、指导教师自觉发展的智慧读本,共分六辑:教育的味道、在异域中思考、教师的宇宙、研究性变革实践、参悟改革、自我重生的历程。作者在后记中总结到“一生为一大事来——为教育这一人类永存之大事而来”。为了这件大事,作者把做教育之事的过程用心写成感悟人生的过程,在这些温暖的文字间徜徉,我真正感受到了作者“精神的热度,灵魂的温度”,疏通着我有些淤塞的心灵源泉,带给我无法估量的安慰与欣喜。
美国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有过这样的感慨:“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毫无疑问,教师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的释放源于他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之味的百般咀嚼。李政涛教授的内心也曾“多次穿越孤寂荒寒之地”,但他拥有了在孤寂中自我生长的力量。
在对教育进行充满深情地悉数解剖品味之后,李政涛教授领略到呼之欲出的教育之美,这种教育之美是一种生命实践的过程,想要享受到教育之美,必须拥有生命自觉,这就需要教师发现和审视自我,追问和反思自我,改变和重建自我。你的生命实践过程,是等着收获还是想到改变,抑或找到了发展的机遇,这种“觉知”“觉悟”“觉解”,呼唤着我们将精神宇宙的空间不断向更高、更远处延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长期存在的教师“被规划、被管理、被读书、被写作、被研究”等种种形式的“被发展”局面。
书中,李政涛教授认为,对教师宇宙的发现和重建不能依赖他人,只能寄希望于自身。“阅读是一种精神的越狱”。李政涛教授曾在德国访学一年,在异域中思考,他的读者情怀更显炽热:横扫洪堡大学图书馆,用跨文化的眼光与德国学者交流研究,发现儿童研究,做书店的“骨灰级”淘客……他梳理比较中德教育历史,构思规划教育理想,埋首书斋凝思默想的李政涛教授让人心动。
想起钱穆在《读书与做人》讲稿中讲到的读书理想与志愿:“藏在各人内心,别人不能见。当读书养成了习惯,离开了学校还能不断读书,不论任何职业、任何环境而读书,这种读书是必需的,也是自由的。”我们都喜欢舒服快乐的日子,这却与个人的人生境界息息相关。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读书是美好的,是幸福的,读书多了,情感更加细腻,思维更加敏捷,胸怀更加宽广,容颜更加美好……正如我此刻桌前摊开好书,脑中思绪万千,手下键盘叩击,灵感火花闪现,偶尔手机镜面映照脸容:漾着红光,眼神闪烁,呼吸急促,如遇见初恋般热烈的美貌难道不是精神丰盈活泼泼的写照吗?
书的最后一章《自我重生的历程》我一连读了三遍,还是意犹未尽。我的书友会导师储建明教授说过:“在迈向教育幸福道路上,需要我们常常自我更新、净化心灵,寻找自身内心世界的导师。”李政涛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光明俊伟之人,我要习惯与这样的人并肩而行,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南丰小学)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