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没有学习设计,课程哪有创新

没有学习设计,课程哪有创新

2017年04月11日 17:03:22 来源:中国教师报 访问量:156 作者:潘月俊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学校课程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传统文化、财经素养、创意创业等进入我们的视野;校本课程个性十足,教师课程也精彩纷呈;课程整合、长短课相间已不鲜见;技术支持、选课走班、翻转课堂更是如火如荼……

    即便如此,我们也要知道,课程变革的核心任务不是内容、主体、结构等方面的创新,而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透视新的课程,传统学习方式依然占据主流。学生学习时间被讲解占用,学习节奏被统一调控,巩固知识局限于机械训练等。即使披上“互联网+”“PBL”等外衣,学生依然被动接受以“听讲”为主的学习。这样的课程创新,又能有多少意义?

    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在认识层面大家都认同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实践层面却依然难以撬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我认为,教师落后的教育观是关键。

    虽然陶行知先生早在一百年前就发现儿童有能力做“小先生”,但现在许多教师还是不相信儿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他们看来,“教”都没有“教会”,让学生自己学,怎么可能学会呢?

    如今,虽然教师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多年来教师研究的大多是如何“教”,而忽略了研究学生如何“学”。大部分教师对于学习科学的常识与规律一无所知,仍然视“认真听讲”为第一学习要务;虽然教师知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迷信教材,忽略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把握,拼命让学生“咀嚼”教材中的微言大义,导致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一直被沿用。

    更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教师至今还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拥有者,把角色定位在“讲师”上,固执地认为优秀教师应该是站在讲台,见解深邃、讲解生动、魅力四射的形象。其实,当我们回归教学本身,就应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什么课,教师讲什么不重要,讲得怎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名师形象,从台前走到幕后,由“讲师”变身为“学习设计师”,通过精心策划与引导,让课堂从展示教师“教”的风采转为呈现学生“学”的精彩。

    诚如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所言,对于新课改中的教师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一方面,教师要深入研究“学习”,从“教的专家”进化为“学的专家”。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变革“学习”,借助设计思维,主动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

    没有时空的保障,便没有学习的存在。教师在课堂应预留专门的时间供学生学习,而时间也可以进一步设计为一起学、小组学、个别学等不同时段,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习空间应伴随学习内容而设计,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氛围营造、座位编排、资源配置等均要让学生体验探究、合作学习成为可能。

    情境对于学习有催化作用,教师需要设计游戏、竞赛等环节,并精心选择具有多样性、疑问性和启发性的课程素材,用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情境呈现内容,促使学生多向思考并参与对话,让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与用的融合。

    如何才能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依靠的是简洁高效的学习流程。学习流程设计直接展现了教师对“学习”的研究水准。教师要抛弃教参,自主探究,体验学习过程,理解后进学生的“痛苦”,然后再以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目标等级为指引,根据不同主题,对照学习心得体会,借鉴学习金字塔模型,基于脑科学研究成果,设计科学的学习流程。

    学习从来不会一蹴而就,教师要通过搭建学习支架,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这里的支架,一方面指基本的概念框架,即简单的原型,以帮助学生“因为会所以会”;另一方面指引领学生学习的各类工具,如思维导图、阅读表格、多元学习单、自学贴士等,帮助学生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

    作为“学习设计师”,教师的教主要是点拨、引导、提升、点评,是对学生学习的支持。教师应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与个性特点,设计不同学生的支持策略,并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点拨,让学生感受成功;教学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收获,不断给予振奋性鼓舞,促进学生成长。

    从“教师”到“学习设计师”,对于教师而言,是个“痛苦”的转变,需要他们走出舒适区,改变习惯,甚至重新学习。当教师开始设计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才可能变革,课程才不至于“穿新鞋走路”。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

编辑:张俊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光明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五寨县光明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五寨县迎宾东街 邮箱:wzgmzx@163.com QQ:2253519345 电话:0350-4384588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