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建设 > 学校管理要树立“文化自信”

学校管理要树立“文化自信”

2017年05月27日 08:33:58 来源:中国教师报 访问量:423 作者:吴夕龙

    近年来,许多学校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把打造校园文化、追求内涵发展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涌现一批特色学校的同时,一些学校发展受诸多因素制约,尤其是在理念上仍唯条件论、师资论、分数论,存在“心结”而显得不自信。

    我认为,中小学办学要有内涵、显特色,必须从根本上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是要研究规律。学校要有内涵、显特色,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务实的精神来应对,这样小学校也能做出“大特色”。无论是书法特色创建,还是篮球特色创建;无论是儿童画特色创建,还是自主特色创建,首先讲求的是规律。比如自主特色创建,不仅要研究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且要研究不同年龄层次小学生认知和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不仅要研究小学生行为自觉的相关因素,而且要寻求各因素之间的力量整合。如果学校建设单纯停留在创建特色的活动层面,不以研究者的眼光去作个性化思考,不研究规律,特色创建只能是“创”而不“建”。

    二是要有文化自信。学校发展必须立足校园、面向未来,发挥兼容、整合功能,针对新的发展情况,要将文化因素融进特色创建,并随着创建的深入而不断加深。因为学校办学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不是科层制的行政管理,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的滋润和陶冶才是深入心灵、震撼人心、引领行为自觉的。有时一个看似简单的写字育人特色,做好了也可以引导学生向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等多功能育人方向发展。当前,各中小学校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我们要做得更到位才能形成特色:

    物质文化要体现和谐之美。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创建的基础,学校必须具备基础的设备和设施,包括教学楼、图书资料室、文体活动器械以及优美的环境等,这些都应体现和谐之美。一些学校校园的环境设施缺少教育氛围和现代气息,因此要创建和谐校园,必须因校制宜,充分挖掘潜力,特别要注意在运用现代科技文化时,要按照审美要求设计和规划校园内的物质载体,大到校园整体规划布局,再到具体的建筑式样,小到一个雕塑制作、标语设计,都应考究建筑、设施间的“和谐度”。力戒机械模仿,要真正体现区域特色和学校个性。

    制度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不少学校通过立校训、编校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等方式丰富校园制度文化,这是值得肯定的。与此同时,制度文化要根据教育对象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实际而创设。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将各种规章、规范转化为直观的图画或浅显的儿童语言,生硬、空洞的说教无法发挥制度文化的应有功能。有的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及配套的学生行为规范为蓝本,根据学生学习行为上的要求改编成儿歌、三字诀,朗朗上口,学生易学。和谐的制度文化还需要通过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确、高尚的教师文化形象,从而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来实现。反思现行的学校管理制度,不难发现存在一些改进空间,如有些制度规定得过于条条框框,缺乏认同感,依法治校切莫变成以罚治校、以框治教。教育新常态下的今天,应当慎重审视现有学校管理制度,增强教职工、学生对制度的认同感,并改进自身行为。

    精神文化要形成价值体系。精神文化的积淀要求校长在引领教职员工在努力达成办学目标过程中形成相应的价值取向并构成体系。一个好校长应该让学校保持永恒、持久的动力,善于把师生共同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梳理整合成体系,为学校创设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氛围。精神价值体系的建立是校园文化创建的归宿,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实践、反复提炼的过程。校长要带领一班人把握教师工作心理,分析教师精神世界,适时地用凝练的语言为教师的精神家园注上韵脚,使之成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传统。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追求,不仅陶冶了一批又一批晓庄人,更陶冶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后继者。

    行为文化要实现行动自觉。精神决定行动,思想决定理想,态度决定高度。师生自觉地用行为验证精神,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内在需要。不少中小学校提出了校园口号,概括了校园精神,但口号精神与行动尚有差距。因此,在创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管理者要善于突破瓶颈,真正让师生的行为系于共同的精神文化。这就要求管理者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尊重和肯定,教师也要给予管理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融洽与平等的文化氛围中,让师生行为成为一种自觉,并在目标追求中享受发展的幸福和快乐。校园文化创建升华至行为文化层面时,正是一种理想的校园文化状态。

    总之,学校管理者要谋求学校内涵发展,办出特色,树立管理自信显得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遵循规律,作出校园文化建设亮点,就能更好地引导学校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小学)

编辑:张俊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光明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五寨县光明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五寨县迎宾东街 邮箱:wzgmzx@163.com QQ:2253519345 电话:0350-4384588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