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流域“三江大炉”的形成因素
①地处河谷地带,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②位于夏季风背风坡,且气流下沉增温
③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夏季增温比较快
④7、8月份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伏旱)
⑤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强
2.台湾火烧寮年降水量全国第一的影响因素
①位于山坡迎风坡,夏季受东南季风和台湾暖流影响,降水丰富
②冬季,东北季风经过海洋表面温度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降水丰富
3.吐鲁蕃盆地中托克逊年降水量全国最少的影响因素
①深居内陆,海洋气流难以到达
②地形闭塞,山地环绕,水汽难以进入
4.东北地区春旱不严重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②春季,地表积雪融化,土壤水分较充足
5.我国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①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季风环流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
②降水集中,暴雨频率高
③降水地区分布不均
④台风活动频繁,引进洪灾
⑤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气候变化,可加剧旱涝灾害
6.黄河下游地区常断流的原因
①冬春枯水期,易出现断流(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植被稀少,削丰补枯能力减弱
③中上游大量修建水利工程截流,用水量大增,导致下游断流
④流域内缺乏综合规划
⑤农业用水量大增,使下游河段量下降
⑥水资源浪费严重
7.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
①河流径流量小
②工农业产生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
③水污染严重
④水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
8.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①灾毁耕地——自然
社会经济:
②建筑用地增加
③生态退耕
④农业结构调整
9.盐场的形成条件
①地形:有广阔的平坦泥质海滩
②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太阳光照强且多大风
10.发展水产业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环境条件
A.沿海海域广,管辖海域面积大
B.沿海浅海和滩涂多,适宜发展人工养殖
C.陆上河湖众多,淡水面积大
D.海洋生物和陆上淡水鱼类种类多,生物资源丰富
②社会经济条件
A.社会条件: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人们喜食鱼类产品
B.经济条件:交通便利
C.技术条件: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捕捞工具先进
D.历史条件: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
③水产业产值高,生产积极性高
11.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海拔低,气温稍高,热量条件稍好
②源流提供灌溉水源
③日差较大,光照时间长,农作物单产量高
12.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原因
①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制造的营养物质多
②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的养分少,使得营养物质累积多
③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多,单产量高
13.影响雪线高低的决定因素:
①气温:纬度,向阳坡,背阳坡,T上升,雪线越高
②降水:海洋性(气候湿润→雪线下降)
大陆性(气候干旱→雪线上升)
迎风坡→雪线下降
背风坡→雪线上升
14.云贵高原气温低于周围地区的原因:
①地势高,气温低
②位于来自印度洋、太平洋的夏季风迎风坡、大气中含水量丰富,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削弱能力强,气温较低
③云贵高原上湖泊众多,植被好,对气候调节作用明显,气温也较低
④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影响
15.我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对策:
①坚持以煤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清洁煤炭,完善煤的液化、气化技术,提高利用率
②大力发展水电,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积极稳妥第开发核电
④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地热能、沼气、太阳能等新资源
⑤加强国际合作,增加石油进口渠道
16.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①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复杂
②南北坡相同自然带在分布上,南坡海拔比北坡低
③南坡基带为森林,北坡为高山草甸草原
④南坡积雪冰川比北坡海拔低
17.造成上述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南坡比北坡纬度低,基带海拔低,相对高度大
②南坡为向阳坡,北坡为背阳坡
③南坡面向印度洋,受季风影响,降水比北坡丰富
18影响吐鲁蕃盆地夏季炎热,形成高值中心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夏季增温快
②海拔低,气温高
③山地环绕,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
④气候干旱云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⑤焚风影响
19.云贵高原少受冬季风影响的因素
①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②北面东西走向的山脉(如:秦岭)的隔挡
③高原地形,地势高
20.南极洲成为世界“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高,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②地势高,气温低
③冰雪黑覆盖、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极强
④南纬400~600的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风壁”,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进行热量交换
⑤西风漂流,南极环流阻碍了高纬地区海水与中低纬地区海水进行热量交换
![]() |
![]() |
![]() |
![]() |
![]() |